札哈‧哈蒂

札哈‧哈蒂

札哈‧哈蒂Zaha Hadid,1950年-2016年)是伊拉克裔英國建築師,以其前衛的設計風格和對建築幾何學的創新運用而聞名,被譽為“曲線女王”。

出身與求學

札哈‧哈蒂出生於伊拉克巴格達的一個知識份子家庭,父親是政治家,母親是藝術家。 她在黎巴嫩貝魯特美國大學學習數學,1972年進入倫敦建築聯盟學院(Architectural Association School of Architecture)學習建築,1977年畢業。

職業生涯

畢業后,扎哈在倫敦創立了自己的建築事務所。 她的設計以解構主義風格著稱,強調流動性和動態感,挑戰傳統建築形式。 她的作品遍佈全球,包括文化建築、商業綜合體和住宅專案等。

札哈‧哈蒂憑藉她大膽、前衛的建築設計,改變了現代建築的審美方向。 她的作品充滿了流動感和未來感,被稱為「建築界的革命者」。。 她突破傳統直線和對稱的建築形態,採用解構主義風格,創造出自由、曲線和動態的建築,開創了建築與藝術融合的全新風格。

設計理念

  1. 解構主義與非線性設計:扎哈的設計擺脫了傳統建築的對稱性和剛性,她喜歡使用流動的曲線、扭曲的幾何形態,形成建築的動態感和雕塑感。 她的建築常常呈現一種非線性、不規則的美,充滿未來感。
  2. 與環境的對話:扎哈的設計注重建築與周圍環境的互動,她認為建築應與自然和城市環境和諧共處。 因此,她的建築不僅是藝術品,更是與環境和諧共存的空間。
  3. 創新的結構與材料:扎哈善於運用先進的技術和材料,以實現她對複雜曲線、自由流動的空間的設計理念。 她的團隊通過計算機建模等技術手段,突破傳統建築工藝的限制,打造了許多極具未來感的地標性建築。

代表性作品

  1. 維特拉消防站(1993年,德國):這是扎哈的第一個建成專案,以其極具個性的幾何造型打破了傳統建築風格,被視為她建築生涯的開端。
  2. 廣州大劇院(2010年,中國廣州):該建築被譽為“珠江上的明珠”,其設計靈感來自於兩塊鵝卵石,充滿流動的曲線和複雜的造型,成為廣州的標誌性建築。
  3. 倫敦水上運動中心(2012年,英國):為2012年倫敦奧運會設計的游泳場館,以流線型的屋頂和動感的建築形態,展現了扎哈對流體建築的理解。
  4. 亞塞拜然蓋達爾·阿利耶夫文化中心(2012年,亞塞拜然巴庫):以獨特的流線形狀著稱,建築外形連續、無縫,曲線外觀象徵開放與包容,被稱為“建築界的奇跡”。
  5. 李嘉誠健康科學研究所(2017年,中國香港):該建築具有扎哈標誌性的曲線造型與開放式空間,是她在科技與建築結合上的又一代表作。

生平大事件

  1. 建築聯盟學院的學習:1972年,扎哈在倫敦建築聯盟學院求學期間接觸到了先鋒的建築理念,受到了解構主義建築師雷姆·庫哈斯的啟發,並逐漸形成了自己獨特的建築風格。
  2. 成為首位獲普利茲克建築獎的女性:2004年,扎哈因其在建築領域的卓越貢獻成為首位獲得普利茲克建築獎的女性建築師,標誌著女性在建築界的重要地位。
  3. 不斷挑戰傳統建築觀念:扎哈在全球範圍內設計了多個地標性建築,她的作品以其前衛風格和非傳統形態成為建築界的一大亮點,被譽為建築界的“叛逆者”。
  4. 去世:2016年3月31日,扎哈因心臟病在美國邁阿密逝世,享年65歲。 她的去世被視為建築界的巨大損失,她所開創的建築風格和理念仍然影響著全球建築師。

外界評價

札哈‧哈蒂被譽為「建築界的女魔頭」和「曲線女王」,她的設計風格打破了傳統建築的界限,創造了屬於自己的藝術語言。 建築評論家認為她的作品極具表現力和雕塑感,是對現代建築形式的顛覆。 普利茲克獎的評審團稱讚她「重新定義了建築的可能性,將建築美學提升到了全新的高度」。 她的設計不僅是視覺上的震撼,亦是一種情感的表達。

扎哈的作品在建築界被視為開創性建築,給建築帶來了“無重力感”,建築評論家指出她的建築是對自由和流動的完美詮釋。 她被認為是「一個具有革命性思維的建築師」,她的設計理念和作品激勵了新一代建築師探索建築的無限可能性。 扎哈·哈迪德以其富有個性的設計風格和無畏的創新精神,成為了建築史上不可磨滅的傳奇。

普立茲克建築獎

認識普立茲克建築獎
山本里顯
大衛·奇普菲爾德
迪埃貝多·弗朗西斯·凱雷
安妮·拉卡頓
讓-菲利普·瓦薩爾
伊馮娜·法雷爾
謝莉·麥克納馬拉
磯崎新
巴克里希納·多西
弗萊·奧托
坂茂
伊東豐雄
札哈‧哈蒂
約恩·烏松
雷姆·庫哈斯


THINKING 思維

O1 觀點
自地自建
設計風格
生活機能
空間色彩
大師巡禮


THINKING 思維

首頁/思維 / 大師巡禮 / 札哈‧哈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