坂茂

坂茂

坂茂(Shigeru Ban)是一位享譽國際的日本建築師,以其創新的設計理念和對人道主義的貢獻而聞名。

出身與求學

坂茂於1957年8月5日出生於日本東京。 他在東京成長,父親是一位商人,母親是高級女裝成衣設計師,這樣的家庭背景使他從小就接觸到創作環境。 高中畢業后,他前往美國加利福尼亞州的南加州建築學院(SCI-Arc)學習建築,隨後轉入紐約的庫珀聯盟學院(The Cooper Union),並於1984年獲得建築學學士學位。

職業生涯

在庫珀聯盟學院學習期間,坂茂曾在日本著名建築師磯崎新的事務所實習,積累了豐富的實踐經驗。 1985年,他在東京成立了自己的建築事務所,開始獨立從事建築設計。 坂茂以創新使用紙管等非傳統材料而聞名,尤其是在災后重建和人道主義救援領域的貢獻,贏得了國際讚譽。

坂茂(Shigeru Ban)在建築設計中的獨特之處在於他對材料的創新運用和對人道主義的關懷。 他不僅是一位建築師,還是一位「建築界的人道主義者」。。 他認為,建築不僅是美學的呈現,更是解決社會問題的一種方式。 因此,他致力於為社會弱勢群體、災後受害者和難民等提供簡便且功能齊全的居住環境。

設計理念

  1. 非傳統材料的創新應用:坂茂以紙管、回收材料等為主要建築材料,這些材料不僅經濟環保,也易於獲取和建造。 他的紙管結構在災區和資源匱乏地區得到了廣泛應用,使建築在臨時性與永恆性之間找到平衡。
  2. 低成本與高效設計:坂茂強調建築的實用性和經濟性,尤其是在災后重建和低收入群體的住房中。 他設計的臨時建築造價低廉,卻具備良好的耐用性和舒適性,為災區帶去了可持續的庇護空間。
  3. 關注人道主義與社會責任:坂茂對災區重建有著強烈的社會責任感,他的設計不是一味追求外觀和技術,而是關注建築如何服務於人。 坂茂認為,建築師應當在社會危機中發揮積極作用,通過設計讓建築為人們帶來希望和尊嚴。

代表性作品

  1. 紙教堂(1995年,日本神戶):在1995年阪神大地震后,坂茂為神戶設計了紙管結構的教堂。 這座教堂的設計不僅滿足了臨時集會需求,也成為震後心靈慰藉的象徵,隨後被遷至台灣繼續使用。
  2. 紙拱門大教堂(2011年,紐西蘭基督城):在基督城大地震后,坂茂設計了這座紙管結構的大教堂,建築既環保又具備抗震能力,成為災后重建中的精神象徵。
  3. 蓬皮杜中心梅斯分館(2010年,法國梅斯):這座博物館的木結構屋頂造型靈動,為法國梅斯市注入了藝術活力,成為現代博物館設計的典範之一。
  4. 海地紙管住房(2010年,海地):在海地地震后,坂茂為災民設計了紙管住房,解決了當地災后住房短缺的問題。 這些房屋結構穩定、搭建簡便,是災后重建的創新成果。
  5. 富士山世界遺產中心(2017年,日本靜岡):該建築以倒置的富士山形象設計,展現了日本傳統美學與現代結構的融合。

生平大事件

  1. 志願建築師網路(VAN)的成立:1995年,坂茂創立了“志願建築師網络(Voluntary Architects’ Network, VAN)”,集合了建築師志願者團隊,專門參與全球災後重建工作,成為災區提供援助的先鋒。
  2. 普利茲克建築獎獲獎:2014年,坂茂因其對材料創新和人道主義的貢獻而榮獲普利茲克建築獎。 評審團稱他「在危機中的創造性解決方案展現了建築師的責任和建築的溫度」。。
  3. 全球災后重建參與:坂茂在全球多次災后重建中發揮積極作用,包括土耳其、印度、斯裡蘭卡、義大利等地。 他在這些災區設計了多種臨時建築和住房,為受災民眾提供了安全、實用的棲身之所。

外界評價

坂茂被譽為「建築界的良心」,他不僅是材料的創新者,也是人道主義的宣導者。 他的設計理念打破了傳統建築的局限,將美學與功能、經濟性與生態性完美結合。 普利茲克獎的評審團評價他為“賦予了建築更深的意義,展示了建築不僅是物理空間,更是對人類需求的回應”。

評論家們認為,坂茂的建築作品既具有美學吸引力,也具備深刻的社會意義。 他用簡潔的設計語言表達了對人類與自然的尊重和理解,宣導低成本、高效能的設計哲學。 他的作品不僅在設計美學上獲得讚譽,更成為建築師如何通過專業來服務社會的典範。 坂茂的建築成就推動了建築界對社會責任的重視,為建築如何為人類服務提供了全新視角。

坂茂不僅僅是一位建築師,更是一位具有人道情懷的創新者。 他的作品影響了全球建築師的設計方向,使建築成為在危機中傳遞溫暖和關懷的媒介。 他的成就展示了建築的力量和價值,呼籲建築師在面對社會問題時承擔更多責任。

普立茲克建築獎

認識普立茲克建築獎
山本里顯
大衛·奇普菲爾德
迪埃貝多·弗朗西斯·凱雷
安妮·拉卡頓
讓-菲利普·瓦薩爾
伊馮娜·法雷爾
謝莉·麥克納馬拉
磯崎新
巴克里希納·多西
弗萊·奧托
坂茂
伊東豐雄
札哈‧哈蒂
約恩·烏松
雷姆·庫哈斯


THINKING 思維

O1 觀點
自地自建
設計風格
生活機能
空間色彩
大師巡禮


THINKING 思維